2024年11月18日-24日是世界提高抗微生物藥物認識周(The World AMR Awareness Week)是一項全球性運動,每年舉辦一次,旨在提高公眾對抗微生物藥物耐藥性的認識和了解,鼓勵公眾、“同一健康”利益攸關(guān)方以及在減少抗微生物藥物耐藥性的進一步出現(xiàn)和傳播方面發(fā)揮關(guān)鍵作用的決策者采取最佳做法。今年的活動主題是“教育 倡導 立刻行動”。
一、抗微生物藥是什么? 抗微生物藥是用來殺滅或抑制病原微生物(如細菌、真菌、病毒等)生長或繁殖的藥物,主要用于預防、控制和治療由這些病原微生物引起的感染性疾病。這些藥物對于控制和治療人類、動物和植物的感染性疾病非常重要。
二、抗微生物藥的分類 抗微生物藥可以分為抗細菌藥、抗病毒藥、抗真菌藥、抗寄生蟲藥。
(1)抗細菌藥物: β-內(nèi)酰胺類:青霉素和頭孢菌素均屬于此類。如:阿莫西林、頭孢曲松等。 大環(huán)內(nèi)酯類:紅霉素、克拉霉素、阿奇霉素等。 氨基糖苷類:阿米卡星、慶大霉素等。 四環(huán)素類:多西環(huán)素、米諾環(huán)素等。
(2)抗病毒常用藥物:阿昔洛韋、更昔洛韋、利巴韋林、奧司他韋等。
(3)抗真菌常用藥物:伏立康唑、特比萘芬等。
(4)抗寄生蟲常用藥物:青蒿素、阿苯達唑等。
三、抗微生物藥物耐藥性 當細菌、病毒、真菌和寄生蟲隨著時間的推移發(fā)生變化,不再對藥物產(chǎn)生反應(yīng),使感染更難治療,疾病傳播、嚴重疾病和死亡的風險增加時,就會出現(xiàn)抗微生物藥物耐藥性(AMR)。由于耐藥性,抗生素和其它抗微生物藥物變得不起作用,感染變得越來越難以或無法治療。
四、如何正確使用抗微生物藥物
1.不隨意購買和服用抗微生物藥。 抗微生物藥不等于消炎藥,也不等于感冒藥。必須經(jīng)過臨床醫(yī)師專業(yè)診斷才能確定是否需要使用。
2.不隨便改變用藥劑量和品種。 治療感染性疾病需要遵醫(yī)囑用藥,不宜擅自改變用藥頻次或劑量。更不能自我判斷藥物無效自行更換抗微生物藥物類型。
3.不自行停藥。 不同感染性疾病,抗微生物藥物療程和劑量也不相同,即使病情好轉(zhuǎn),也應(yīng)該在醫(yī)師或藥師指導下用足療程。
4.不與他人共用或使用剩余的抗微生物藥物。 每一種抗微生物藥物都有特定的抗菌譜,用于治療特定感染性疾病。對于剩余的抗菌藥物應(yīng)妥善處理,不得隨意使用。
5.做好疾病的預防。 可選擇接種疫苗,并在平日做好手衛(wèi)生,養(yǎng)成良好的生活習慣,有助于限制感染的傳播。
讓我們攜手并肩,以實際行動支持合理用藥,共同應(yīng)對微生物耐藥,保護抗微生物藥物這一人類健康的寶貴資源。
掃一掃在手機打開當前頁